“只要认准目标,能吃苦,有恒心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”,这是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金银村党支部书记、返乡创业优秀党员周永平、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,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。就是凭着这种能吃苦、敢打拼的精神,他由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致富带头人。 身在都市,心系家乡 要让家乡换新貌,不计报酬当支书 通滩镇金银村自然资源丰富,但是交通不便,周永平上任之初,全村基本无硬化水泥路,都是石子毛坯路。就任后,他从村民最需最盼的基础设施抓起,——办好便民第一件实事,他带领村“两委”一班人,克服困难,多方筹集资金,硬化全村道路,改写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;他还带领村民组建保洁伍队开展保洁活动,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;2017年,他组织修建了村子里1000平方米左右的文体广场,结束了金银村村民没有活动场所的历史。 为了村民奔富路 建起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 身患重病,不改建设美好家乡初心今年56岁的周永平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,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,由于家里条件困难,他18岁便开始跟随师父学习木工活补贴家用,三年以后他进入郎酒厂从事行政工作,工作的清闲,让周永平度过了五年相对安稳的日子。但充满抱负的他,为追求更高更好的人生价值,毅然辞职,奔赴沿海打工就业。
初入大城市,他干遍了脏活累活,却始终靠自己的积极勤奋,深受老板赏识,踏实肯干的性格,使他在大城市得以立足。在繁华的大城市中,他除了感受到拼搏的成就外,更多的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。“勤劳靠双手,打工不如创业”“金窝窝、银窝窝,不如家里的土窝窝”。外出务工的日子里,周永平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,一心想回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。
“在外面呆久了还是觉得家乡好,想要回家乡,随便做点啥都行。”2000年,在外务工的周永平毅然决定回乡创业,务农、办酒厂、办养殖场、搞旅游开发......,他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尝试。
“自己富了不算富,大家富了才算富”是周永平的人生座右铭。2007年,在家创业风生水起的他,在镇村两级的鼓励支持下,带着振兴家乡的热望,当了村支部书记。
周永平用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好事,改变着金银村的面貌和村民的生活,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赞扬。
在农村发展现代特色产业,周永平可是费尽了苦心。2008年的时候,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在全市推广有机红高粱的种植,凭着在酒厂上班多年的敏锐直觉,周永平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,他积极接洽老窖公司,达成合作,并于当年成立了“泸州市石寨有机原粮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专合社以种植泸州本地有机青壳洋糯红高粱供应泸州老窖用于酿酒。
周支书告诉我们:青壳洋糯红高粱基地要求很高,需选择空气清新、水质纯净,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方,并且要远离城区、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。石寨金银村远离城区,土质土壤矿质养分较为丰富,富含有机质和磷、钾元素,沙、粘比例适当,呈微酸至中,保水供肥力好,特别适合种植青壳洋糯红高粱。
专合社成立之初,村民积极性不高,为了动员大家的种植积极性,周永平同其他村干部家挨户进行推广,并带头种上了青壳洋糯红高粱,开辟了供村民现种现学的“样板地”。如今在他的带领下,石寨有机原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种植户达到1000多户,青壳洋糯红高粱种植面积近4000亩,人均增收500多元,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的增收致富之路。
通过和周支书的对话,我们了解到,作为一村的掌门人,看起来高大壮实、气场十足的他,也有艰难的时刻。2018年,他的父亲因病去世,没过几个月,正值壮年的弟弟也也为脑溢血突然离世,还没来得及悲痛,他自己又被检查出罹患淋巴癌,接下来的住院、手术、化疗、放疗,都被这个山一样的汉子挺了过来。“现在,我每天服用中药抑制癌细胞,效果还不错,人都有走的那一天,我想在余下的日子里,继续为金银村谋划出一条产业振兴路。”周支书说:“这些年,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全村公路实现村村通,60%以上实现了户户通,接下来,我们打算以原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,利用金银村地理位置好、自然生态好的优势,把金银村村打造成一个农旅结合、产业兴旺的美丽新村!
“和乡亲们同甘共苦,一起在家里挣钱,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乐”。浅尝辄止不是周永平的个性,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。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追梦人,一个村集体的带头人,一个村支部书记,他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,带领自己的乡亲们在致富增收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