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5-06
芯塔电子精彩亮相行业盛会,并荣获大奖!

“我10多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制作红糖了,那时候是用几百斤重的牛磙子来榨汁……”在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先锋村十九社尚春糖厂,54岁的李尚春一边麻利地铲着锅里的红糖,一边说着自己40余年的糖故事。

尚春糖厂是李尚春一手创办的一家传统手工红糖厂,走进几百平米的红糖制作间,烟雾弥漫,还有一股清新扑鼻的香甜味儿回绕在车间。

2-20041H13Z5D6.png

200余年制糖史 千锤百炼出精华

家中有客人时,一碗红糖水煮蛋是泸州人热情的表达;女人坐月子,红糖水是当地人的最好补药……“在六、七十年代的时候,红糖可是稀罕产品,珍贵得很呢。”在李尚春的回忆中,凝固着一代泸州人的红糖情结。

江阳区江北镇是泸州的镇粮食大镇,有着长达200多年种植甘蔗的历史,江北甘蔗因味道甘甜,在泸州地区享受较高知名度,现今仍有10个村种植甘蔗,年出产甘蔗达100余万吨,传统手工制作红糖很久以前就在江北镇存在了,李尚春祖辈就是以制作传统手工红糖为生,到他这一辈,已经是制作红糖的第四代了。“在我还是小娃儿的时候,村里好几家人都是靠制作红糖为生的,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”。

环顾制糖车间,9口大锅“列队”排成一排,五六位制糖师傅不停挥舞手臂工作,捞清的、搅拌的、熬制的……一柄大锅勺在师傅手里翻腾飞跃,将糖水从前一口锅舀到后一口锅。

 2-20041H13939431.png

李尚春介绍说:糖需要九连锅,从大到小,是最老的红糖工艺。连环锅用的是石砌的锅,散热均匀,熬出来的糖也特别的香。把水分蒸发掉,剩下的就是红糖。甘蔗汁开始从第一口锅赶到最后一口锅。每口锅都有特定的功效。

制糖的最后环节,熬制好的红糖被均匀倒在砖头大小的纸盒里,整齐地等待冷凝出厂,这样的劳动结晶是在无数锤炼后获取的。甘蔗榨汁后,历经大火煮沸消毒、过滤,进入长达数小时的轮锅煮沸过程,期间近20个工人不断搅拌擂糖,加快汁液水分蒸发;这时候粘稠的红糖初步成型,装入大铲锅中,进入“打冷铲”的关键环节。“差不多要不停铲200下,就可以倒入容器冷凝了。”李尚春给我们介绍着最后的程序。

2-20041H1403KY.png

创业几多艰难 坚守祖辈技艺

香甜的红糖,总是伴随着李尚春创业的苦涩,创建糖厂近30年,其中的苦只有他和他的家人知道。

“正宗传统红糖的成本是很高的,经过一系列严谨加工后,100斤甘蔗只能榨出了10斤红糖,与市场上掺假的廉价红糖相比,价格上是没有优势的,所以我们的红糖一直都是老客户购买,至今销路都没有打开。”李尚春说:“另一方面,种植和管理甘蔗的村民越来越少,江北当地甘蔗的产量在下降,原材料十分匮乏。”因为这些原因,红糖厂创建这些年,一直发展不大,原来是李尚春三兄妹筹资组建的,后来看收益不大,都放弃了,现在就他一个人在苦心经营。究其原因,李尚春说他做了一辈子红糖,与红糖间早已有扯不断的情愫,他不想放弃祖辈留下的这门技艺,

2-20041H14401310.png

2-20041H14413237.png

传承有人,尚春红糖未来可期

尚春红糖质地松软、清香可口、营养丰富,是泸州许多家庭必备的地方美食之一。“红糖虽好,但这项传统技艺却面临窘境,比如烧锅炉的火候和‘烧泡’(第一次煮沸),就十分需要技术,这是要靠经验累积的。现在年轻人中很少有愿意学习制糖的,目前糖厂的工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。

李尚春谈到传统手艺的传承时,李尚春担忧的同时又有一丝丝欣慰,因为他的小儿子小李是个肯吃苦的年轻人,耳濡目染他制糖多年,已经爱上了这份传统的技艺,“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了,我想慢慢地跟着他学习,把糖厂的担子挑起来,更好的传承祖辈留下的这门制糖技艺。”小李说,

恪守传统、杜绝添加、躬身亲为,李尚春希望和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祖祖辈辈一样,遵循事物本性,深怀敬畏之心,熬制生活的味道。未来,他将继续以匠心制作好红糖,精品红糖,让尚春红糖走出泸州,走向更宽、更广的市场,提高自己以及周边村民收益的同时,带动村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并保护土地,进而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,延续传统手艺传承,重建乡村生命力。    



搜索信息
搜索
简历投递
点击上传

提交

填写信息下载文件

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