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综合治理成果不断巩固,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……作为国家卫生城市,近年来,泸州市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,市民卫生健康素质持续增强,城市品位、城市颜值发生明显变化,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高。
泸州市全貌(资料配图)
更宜居>>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
漫步在城区的大街小巷,街道干净整洁,沿街店铺门头牌匾规范整齐,粉刷一新的居民楼掩映在行道树中。街角处、居民楼间,大小不一的花卉苗圃、绿地花园别具匠心,目之所及浓浓绿意,让人心情愉悦。
近年来,泸州市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0个,建成海绵城市35.7平方公里,全面完成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。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档升级,新建城市公园5个,成功创建省级重点公园4个,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00公顷,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平方米,已基本形成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”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。
人居环境在改善,城市建设、管理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泸州市建立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,形成权责明确、监管到位、奖惩分明、运转高效的精细化城市管理体制。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、建筑工地管理、违法建设治理、停车秩序规范、户外广告管理五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和细则。全面实施环境卫生清洁行动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。深度拓展智慧应用,构建以智能化创新引领城市治理新模式。
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,医疗服务队伍更加壮大,医疗水平实现持续提升,就医环境日益完善,为方便市民就医创造了良好条件。全面加强疾控体系建设,全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。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。按照“科学防控、依法防控、精准防控”的原则,全面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,持续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,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。
更安全>>综合治理健康危害因素
背街小巷整洁干净、食品消费更加安全放心……这些贴近生活的变化让市民生活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泸州市扎实开展食品经营风险隐患排查治理,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,持续推进“明厨亮灶”工程,全力打击“地沟油”违法行为。严格规范牲畜产地检疫,防止未经检疫活畜禽流入市场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%,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。
持续加强病媒生物防灭设施的建设,通过常态化综合防制措施,确保建成区“四害”密度常年控制在国家C级标准以内,加大虫媒媒介传播疾病的防范力度。大力加强小浴室、小美容美发、小歌舞厅和小旅店等小型公共场所的监督检查。全市中小学设立了卫生室,配备专兼职卫生人员,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%;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,3年来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。
扎实巩固污染防治成果,持续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,严格落实河(湖)长制度,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,近3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%。
更健康>>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
房前屋后花木掩映,移步是美景;巷道墙面干净整洁,入目皆清新……如今的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桐兴村,处处给人美丽、舒心的感受。当地村民表示,这是“开展环境整治、治理公共空间”的结果。
近年来,泸州市持续开展健康城市、健康村镇建设,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“十大工程”,全市共建成健康乡镇41个、健康村(社区)436个、健康家庭2000个、健康企业95个、健康学校144个、健康机关80个,全市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85%、社区健身路径覆盖率达95%。建立了“健康互助协会”,举办“健康扫盲夜校”,全市累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5.98万场次,覆盖群众347.25万人次。
坚持创建与巩固两手抓,大力开展卫生创建和复审工作。到2020年底,泸州市国家卫生乡镇总数达到20个、覆盖率为20%,省级卫生乡镇总数达到93个、覆盖率为93%。龙马潭区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国家卫生镇街全覆盖,三个区省级卫生镇街实现全覆盖。近三年,创建省级卫生单位384个(累计687个)、无烟单位539个(累计586个),市级党政机关实现无烟环境建设全覆盖。2个国家卫生县城、2个省级卫生县城、3个国家卫生乡镇顺利通过复审,再次获得确认与命名。对已经满4年期省级卫生乡镇、卫生村(社区)、卫生单位和无烟单位进行了市级复查考评。全市村(社区)全民健身设施实现“全覆盖”,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。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.88%,近三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以上。
此外,为进一步完善泸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工作,省爱卫公布投诉电话:028—86139119,希望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,接受社会监督。
来源:泸州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