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用阳光下的“公开墙”晒出一本“明白账”

“村级资产管理使用情况、农户高龄补贴标准等在村务公开栏都张贴得清清楚楚,大家看得懂了,村干部用权更规范了。”12月23日,站在村务公开栏前,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九曲河村的蒋晓芳一边看一边感慨。泸县玉蟾街道九曲河村“当家人”微信群。蒋晓芳的感慨,得益于泸

“村级资产管理使用情况、农户高龄补贴标准等在村务公开栏都张贴得清清楚楚,大家看得懂了,村干部用权更规范了。”12月23日,站在村务公开栏前,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九曲河村的蒋晓芳一边看一边感慨。

泸县玉蟾街道九曲河村“当家人”微信群。

蒋晓芳的感慨,得益于泸州市开展村务公开专项监督试点工作带来的成效。今年4月以来,泸州市紧盯“村这个点”,在3个县75个村试点的基础上,推进全市1475个村和社区村(居)务公开规范化、精准化、常态化,让“透明墙”晒出“明白账”,“微权力”晾晒在阳光下。

规范内容标准 村务公开“有章可循”

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,村级辖区面积扩大,人口增多,集体经济收入增加,村级治理任务更加繁重;届时,一些村党组织书记将实行“一肩挑”,其事权财权等更加集中,基层监督将面临更大挑战。如何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“后半篇文章”?泸州市提前思考、谋篇布局。

在梳理近4年立案查处的3000余件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后,泸州市纪委监委发现,因公开不及时、不到位而引发的信访和腐败问题占比较大。同时,村务公开中存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不容忽视,群众直呼村务公开“看不到、看不懂、不爱看”,由此产生的干群矛盾和“微权力”腐败引起泸州市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。

叙永县叙永镇百花村召开“微协商”院坝会,商讨村道竣工后的管护问题。

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。泸州以村务公开为突破口,探索进一步强化对“微权力”的监管,确保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有力的实现路径。

为确保这项新的改革探索强力推进,泸州市一改过去的村务公开工作模式,纪委监委从监督的再监督“后台”站到了推动公开的“前台”,联合相关职能部门,成立专项监督联系会议。在“守住底线、不增负担、各方满意”的原则下,泸州市最终确定了“优化设计,内容‘瘦身’,方式规范”的村务公开工作标准。

探索从摸清家底开始。“通过清理,泸州市在市级层面共梳理出村一级公开事项135项。”泸州市纪委监委干部王晓霞介绍,全市对这些公开事项进行反复研讨论证,删减、合并78项,“经过清理,最终保留符合上级文件有刚性要求、群众关心关注度高、信访反映和案件查办多、涉及资金量大面广的事项57项,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《泸州市村务公开指导性目录》。”

村务公开“四合一” 村民从“门外汉”到“明白人”

“王淑群的低保金150元,梁永强因家庭收入达标而取消,如果大家还有疑问,可以随时打上面的三个电话核实。”12月16日,在合江县白米镇金宝山村公示栏前,村民刘福银一边帮邻居查看低保金享受情况一边作讲解。

合江县白米镇金宝山村村务公开栏。

从以前看不懂村务公开的“门外汉”到如今的“明白人”,刘福银十分乐意当邻里的“传话筒”。刘福银的转变归功于金宝山村开展的村务公开“四合一”探索。“四合一”即对所有公开事项逐项统一公开模板,将惠民政策享受的标准、流程、明细、电话四个要素浓缩在一张A4纸上。谁该不该享受政策,该得的钱究竟得到没有,等等,都很清楚。电话包括村、镇、县三级号码,群众可以随时咨询并监督各项政策享受情况。

各县区在固定公开栏公开的基础上,多渠道齐头并进推进村务公开,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公开格局:泸县玉蟾街道九曲河村充分利用微信群,用“语音+文字+图片”开“直播”,为在家群众和在外务工人员释疑解惑;龙马潭区用好现有的“党风廉政建设大数据+”监督平台,把全区11个镇(街道)的村(居)务公开从墙上搬到“网上”,群众通过扫码就可以看到整个村级公开情况,方便“云监督”“云查询”。

另值得一提的是叙永县,该县编制有41项小微权力的《村级小微权力清单》,将各项权力事项以易理解、易懂的图表方式进行逐条细化,对具体事项名称、责任主体、行使依据、运行流程、过程公开等进行明确,同时,通过干部群众参加的“有事来协商”院坝会,将村级权力运行过程与村务公开结合,将“村务公开”由“公示栏”的结果导向,向决策过程转换,实现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程公开,对“微权力”监督也更加精准。

对此感受最深的是叙永县叙永镇百花村农户张永华。2018年,村上的村道拓宽了但是未全部硬化,加上村账目公开不到位,张永华一直怀疑村里的账“有问题”,于是,带头到县镇两级不断信访。今年,新推行的村务公开解开了张永华心中的疑虑,他主动义务投入到项目的监督和村道的管护中。

干群齐心协力 过去的“上访村”脱贫奔小康

规范化公开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干部负担,“之前每次要打印的公示表格很多,现在只需要将公示的内容简单明了粘贴在固定的模板里就好了。”在金宝山村第一书记税裴沛眼中,“四合一”大大减轻了村干部工作的负担。他列出了一组数据,探索“四合一”之前,该村每月村务公开都是很厚一沓表格,一个月累计花在上面的时间超过10小时。如今有了简洁的模板,内容只呈现“精华”部分,全过程压缩到了2小时左右。

合江县白米镇金宝山村村民在查看村务公开情况。

村上账目“透明”了,群众心气也更顺畅了,大家都把精力集中用在了脱贫致富的大事上。古蔺县鱼化镇苗沟村一举从过去以乱出名的“上访村”变成如今的“零上访”村。现在的苗沟村,党员或群众代表大会一年要开二三十次,大家都踊跃参与。涉及群众的红白喜事、生病住院等,村干部必帮;涉及村容村貌、公益项目等,村干部必管。流转土地引进产业的同时,该村还建起综合养殖基地,带动38户群众就业。2019年,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7600元,成功实现了脱贫奔康。(来源:川观新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