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安部监管局、省公安厅监管总队发唁电,对因病去世民警庞承林表示哀悼
庞承林
庞承林的全家福。
坚守岗位的庞承林
庞承林生前和妻子一起做包子
疫情暴发以来,他始终坚守岗位,他说:“我是老民警、老党员。”
他将人性化管理贯穿监管工作中,默默当净化迷途灵魂的“摆渡人”。
他,就是庞承林,宜宾兴文县看守所的一名监管民警。“048882”是他胸前悬挂的警号,也是肩扛的重任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庞承林主动请缨坚守第一轮封闭值班岗。完成15天封闭值班岗回家休整时,一个令家人和同事意想不到的噩耗发生了———
2月28日,庞承林被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;3月8日,做完开颅手术后的庞承林陷入昏迷,转入重症监护室;3月21日上午,庞承林不幸去世,时年57岁。
主动请缨 承担首轮值守任务
2月9日起,宜宾兴文县看守所全面实行三个三分之一封闭管理,在家备勤的庞承林得知勤务调整后,以自己是老党员、老民警为由,主动请缨,承担第一轮的值班值守任务。
2月17日,值守一线的庞承林突然出现头昏脑胀等症状,甚至还晕倒在岗位上。他以为是年纪大、血压高引起的不适,稍事休息后,又投入到工作中。同事们看他脸色苍白,劝他去医院检查,他却笑着安慰大家:“不慌,年龄大了血压也高了,小毛病,吃点药熬一下就过了。”
就这样,庞承林完成了15天的封闭式驻所管理勤务,交班后才返家隔离休息。回家后,他的状况越来越不好,妻子隐隐发觉不对劲,决定强制带他去医院检查。2月28日,庞承林昏倒在去医院检查的路上,最后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……倒在抗疫一线的他,再也没能归队。
拒绝休息 相信能把这里守好
庞承林于1993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,一干就是26年,生前是兴文县看守所二级警长。2015年1月,52岁的他从派出所调至兴文县看守所。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在这5年时间中,庞承林换岗不换心,换职不换志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优秀公务员”,还因深挖犯罪成绩突出,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。
事实上,在抗疫一线,庞承林也一直在践行着这种精神。因为抗疫一线工作繁重,加之年龄较大,同事劝他多休息。可一谈到休息,庞承林就不乐意,他说:“现在形势本来就紧张,所里人手也不够,我一个老头子能干的不多了,把这里守住、守好,我一定能做到。”
这样的坚持不仅让同事敬佩,也让所里的在押人员感动。“我特别希望再见到你,我等你回家。”“庞管教,我只能默默祈祷你战胜病魔,早日康复。”“老庞那么好的一个人啊,只愿好人一生平安。”……得知庞承林病倒后,兴文县看守所部分在押人员写下对庞承林的祝福。
耐心开导 净化迷途的“摆渡人”
在看守所工作的5年里,庞承林将人性化管理贯穿于监管工作中,默默当净化迷途灵魂的“摆渡人”。
“在押人员失去了自由,会孤独,会迷茫,会绝望,心态也会异常,最需要的就是给他们温暖。这世上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。”庞承林这样讲过,也是这样做的。2019年4月,男子杨某被关押至兴文县看守所,经常表现出绝望与狂躁,还会对同仓人员大发脾气。
了解情况后,庞承林立即找到杨某,与他聊天谈心,关心他的生活起居。杨某心脏不好,血压又高,每次一发现他脸色不对劲、身体不适,庞承林就赶紧带他去医治。渐渐地,杨某愿意把心事讲给庞承林听。
原来,杨某的急躁源于对家庭的牵挂:因为父亲已经过世,担心母亲无人照顾。庞承林立即联系了杨某的母亲,告诉她杨某在积极改过自新,同时,又把母亲的期盼转述给杨某,耐心开导。从那以后,杨某不再焦躁,变得爱笑又合群,生活也越发积极。
一门三警察 各自坚守一方岗位
人生总在不同的角色中,重新定位自己,哪怕是一滴水,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。
庞承林曾经是乡镇团委干部,后来转战公安岗位。26年的从警生涯,从基层派出所民警到监所管教,每一次新的挑战,伴随的都是他对公安工作全身心的热爱和付出。
在庞承林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二女儿庞新高中毕业后报考了四川警察学院,大学毕业后考入宜宾市翠屏区公安分局,成为一名警察。“这不仅是一身衣服,穿上它就得多为他人着想,多付出多牺牲。”这是庞承林对女儿的叮嘱。
2019年,庞新结婚了,丈夫同样是一名警察。一门三警察,三人工作在三地,各自坚守一方,发光发热。
得知庞承林去世,公安部监所管理局、省公安厅监管总队发来唁电表示哀悼,并对家属表示慰问,对庞承林疫情期间开展的相关工作表示肯定。(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马梦飞 宜宾市公安局供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