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最终不是“纯地方版”铁路,但这种出资结构也是开创先河。而且四川出资的90%,有很大一部分得由自贡、泸州、内江、宜宾自掏腰包。
掏钱也要建,是因为这条线路确实太重要了。
众所周知,川南城市像宜宾和泸州,是长江航运的重要节点,水运较为发达,但在高铁经济时代,它们却成了高铁洼地,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能级。
去年年中,成贵高铁乐山至宜宾段正式开通运营,宜宾终于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。不过错失成贵高铁的泸州,至今仍然没有通高铁。自贡同样如此。
按照规划,川南城际铁路包括,250公里的内自泸线,和时速350公里的自宜线。其中内自泸线将在2021年年中左右建成通车,它将直接填补自贡、泸州两城的高铁空白。
未来随着川南城际铁路双线贯通,自贡、泸州、内江、宜宾,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,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,带来发展机遇同时,也会促进同城化发展。
更重要的是,还可以借此接入高铁主干线网,缩短和成都、重庆等中心城市的通勤时间,融入成渝两地一小时经济圈,形成至昆明、西安、贵阳三小时经济圈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川南城际铁路开工同时,一些其他规划建设中的高铁线路,比如蓉遵高铁组成部分的泸州遵义线,再比如经过泸州、宜宾的渝昆高铁,也在加速推进。
未来随着这些对外通道的落地,川南地区交通版图将彻底改写,四川南下也会更便捷。
02
虽然在高铁交通层面,川南地区有多年的痛点,但除了成都平原经济区,在整个四川,它的发展基础不差。
历史上的川南,工商业就比较繁荣,现在也属于城镇密集区。宜宾、泸州的白酒产业,自贡的盐,也算得上是小有名气。
因此,四川对川南地区的定位是,“南向开放重要门户”和“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”,目标是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。按照规划,到2022年川南经济区要实现万亿GDP。
具体到各个城市,也有自身的优势。比如在成渝城市群规划中,泸州和宜宾都是区域中心城市,自贡和内江是重要节点城市。
区位层面,内江位于成渝发展的主轴上,泸州和宜宾有黄金水道。宜宾,今年还收获了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三江新区。
不过,和成都平原经济区相比,川南四城还是明显发育不足。目前它们的GDP由低到高分别是,自贡1428.49亿元,内江1433.3亿元,泸州2081.3亿元,宜宾2601.89亿元。
最高的宜宾,目前是四川GDP第三城,体量不到成都的六分之一。而且四城还都是人口净流出区域,最严重的宜宾2019年户籍总人口551.5万,常住人口只有457.3万。
这种发展局面,确实跟交通有关,但还一个重要因素在于,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四城单打独斗而缺少协作,同质化竞争导致发展效率偏低。
其实内江和自贡,此前一直有合并的说法。甚至还有人提议,将川南四城合并,组成川南市,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副中心。
川南地区地理相近,确实有“合体”的基础。不过这种建议也从侧面说明,这几个城市的融合水平的确偏低,行政边界成了重要的阻隔,以至于拆除它才能联合做大。
其实都市圈建设拉开序幕,行政区和经济区的适度分离,已经相当常见了。在不调整区划的前提下,同城化“合体”完全可行,川南城际铁路的到来,无疑提供了条件。
03
之前的推文《三城正式联手!重庆成都之外,川渝再造一个新经济圈》中,西部城事提到,成渝相向发展的同时,万州、达州、开州,同样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新局面。
有人质疑,这些地区抱团的形式大于内容。其实不然。
正如日前四川、重庆签订的交通一体化文件显示的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提出后,两地拆墙的速度,明显在突飞猛进。
尤其在双圈建设规划编制前,城市之间一改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,强强联手,不仅能够提升总体竞争力,还能够争取在规划文件中要到更多的政策资源和利好。
可以说,在都市圈、城市群时代,在成渝双圈被国家委以重任的背景下,川渝两地的每一个城市都得尽快找到自己的圈子,建立更大的“势力范围”。
因此在一体化、同城化层面,成渝之间,以及四川内部的各个经济圈,最近都动作不断,捷报频传。
至于川南城市,抱团发展,可以有效地解决川渝次级城市发育不足的塌陷问题,还能够更好的融入成渝双圈,将区位优势发挥到最大。